服务加盟热线:
400-0731-227
0731-22208199
栏目分类
公司新闻
400-0731-227
大力扶持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编者按:抓产业发展既要善于引进增量企业,又要善于培育存量企业。要树牢产业链思维,对于一些可能发展壮大成为总部或带动形成产业链的本地企业,应高度重视,“一企业一专帮一专案”地予以有力扶持。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文件,2020年9月湖南省商务厅等13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扶持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有利于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零售增长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个体经济规范发展、带动就业创业、挖掘财税增长点。课题组现场走访了我市一家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湖南省戴永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永红),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相关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连锁经营已成为商品流通业中很具活力的经营方式,我市戴永红已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带动效应,促进了消费升级,增加了零售业税基。
(一)规模效应加快形成。戴永红从一家株洲本地的炒货摊开始,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连锁服务于一体的零食连锁企业。门店数量今年有望突破400家,会员达150万,营业额达到15亿元以上,2019年缴纳税收1080万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天元区雷打石镇建设“盘石村食品工业园”项目,形成5万平方米仓储面积、日吞吐量1000万货物、配送半径覆盖周边150公里一体化工业园。
(二)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戴永红2014年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建立了以“株洲、湘潭、衡阳”为中心的根据地,门店分布在全省11个市、29个县区的三四线城市。设立了质量保障中心、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货品检测系统,现有10人以上检测团队,可检测项目28项。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连锁经营,打造“百店一面”的品牌效应。
(三)带动效应持续释放。一方面,作为连锁便利店劳动密集型企业,戴永红自有员工600余名,通过发展门店加盟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预计每年新带动就业岗位超1000个。另一方面,作为食品连锁品牌企业,能够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助力。戴永红拥有现代化加工厂生产原味葵花籽、铁板蚕豆、南瓜子等自有食品,OEM代工200多种食品,引进其他企业食品产品1800多种,已发展成为湖南省全渠道多品类发展、供应链优势企业。
二、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19年,国内便利店销售额和门店分别增长16.5%、7.8%,社区超市销售额和门店分别增长16.5%、16.9%。株洲现有的连锁便利店基本是外来品牌,本土知名品牌仅有戴永红一家。据调查了解,62.1%认为本地便利店、社区超市经营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随着良品铺子、美宜佳、零食很忙等外来品牌日趋激烈的抢占门店和市场,加剧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增长低于销售额增长,行业集中是必然趋势。
(二)政府扶持有待加强。总部位于株洲的品牌连锁便利店缺乏招商引资等政策支持,而外来品牌多源于日本、中国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营理念、运营组织和品牌竞争力都比本土企业要强。北京、西安、福州等城市,出台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的政策,从店铺选址、注册登记、经营许可、技术应用、供应链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比如,福州市对便利店企业,每新开一家直营店补助2万元,每新开一家加盟店补助2千元,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给予3万元奖励,自建配送中心给予30万元奖励。
(三)企业实力亟需提升。戴永红现有门店323家,而龙头企业良品铺子2019年拥有加盟店1698家、直营店718家。门店布局不合理,有的便利店与大型超市商圈重叠,经营商品同质化。服务功能不完善,国外便利店不仅提供商品,还提供综合服务,协助附近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等。经营能力有差距,冷链物流、区块链、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不够。产品缺乏创新,新产品开发大多依赖引进供应商新品,戴永红自有产品占3%、OEM产品占17%、引进产品占80%。
三、扶持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对策和建议
小巧便利店,服务大民生。应围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的新要求,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趋势,完善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让本土品牌便利店成为城乡便利消费的重要载体。
(一)坚持高水平谋划,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提高重视程度。由相关部门牵头,把发展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作为落实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计划有步骤持续推动。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商务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方案编制要点》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咨询机构、智库专家、企业代表等,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便利店企业,即连锁门店总数50家以上、知名度诚信度高的本土品牌连锁企业。加快形成“1+N”政策体系,即1个工作方案,鼓励扶持政策、社区便民商业配置标准、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指南等N个配套政策。
(二)坚持高效率布局,优化区域网点设置。多层次科学规划。围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目标,将品牌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细化便利店配置标准,预留便利店业态空间,推动新建便利店等配套商业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交付使用,固化用途功能。多举措支持帮扶。将品牌连锁便利店纳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范围。将便利店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范围,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品牌连锁企业在老旧小区等商业网点较少的区域加大门店建设力度,补齐便民消费短板。对新开设的本土品牌连锁加盟店,给予2—3万元的创业补贴。多渠道创新模式。探索有效利用建宁驿站等空间资源,设置品牌连锁便利店等便民商业设施。充分发挥贴近居民优势,支持搭载书报经营、打印复印、代扣代缴、代收代发、养老家政、废旧商品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务项目。建设文化主题便利店,发展集文化服务和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书店+便利店”模式。开展全渠道经营,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支持开设24小时营业便利店与促进夜间经济相结合,为居民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配送到家、社区团购等服务。
(三)坚持高质量建设,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四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强自有品牌商品特别是“爆款”产品的研发和开发,加大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醴陵油茶等“株字号”农产品推广力度。建设食品产业园,引进培育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新建一条绿色食品产业链。促进“物流链”升级。支持便利店企业自建或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加强与在线零售、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的物流配送协同,建设集约、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城乡全程冷链配送系统,支持设立为便利店服务的仓储配送中心和前置仓,缩短物流配送半径,提高配送效率。强化“区块链”示范应用。鼓励企业应用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供应链节点数字化互联互通,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远程视频等信息技术,加强对连锁门店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畅通“资金链”循环。运用供应链融资方式,发挥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可追溯、一致性等优势,“共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贸易合同、商品物流等数据,构成信用体系,为品牌连锁便利店开设加盟店提供银行融资支持。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鼓励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上市融资。
(四)坚持高标准推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加快“放”的步伐。简化证照办理,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允许具备条件的连锁便利店企业从事书报刊发行业务、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对入网时自愿实时共享数据且采用网上配货订购卷烟的连锁便利店,可适当上浮限量投放卷烟的数量。优化“管”的方式。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压减和规范消防、环保、食品安全等现场检查和核查,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提升“服”的质量。推动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全面推动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确保惠及连锁便利店企业。加大对企业品牌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企业依法维权提供支持,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